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暨十二届“创新杯”大赛方案
发表日期:2014/4/21 8:47:17 出处:本站 作者:13558 有914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暨 十二届 “创新杯”大 赛 方 案
为深入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承接传统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暨第十二届“创新杯”赛课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的,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的课堂改革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促使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建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二、主题:
建构高效课堂,争做“课改”先锋
三、组织领导:
1.2014年课堂教学改革暨十二届“创新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戴 军
成员:吴月才 陈旺龙 严付桃 蔡大河
侯慧玲 葛 婕 陈文娣 叶宣娣
2. 2014年课堂教学改革暨十二届“创新杯”竞赛活动工作(评委)小组:
语文:许 勇 葛 婕 叶宣娣 魏小青(语文一组)
侯慧玲 蔡年山 严付桃 倪筛琴(语文二组)
数学:蔡大河 方正霞 严荣祥 方自敏
英语:陈文娣 戴则青 李兆庆 袁 敏
技能:戴 勇 陈旺龙 李天成 赵启凤
四、活动原则:
1、注重过程原则。大赛不仅要关注结果,重点要重视过程。赛后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注重学校课改的环节,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更进一步深入。
2、实事求是原则。大赛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课程特点等因素,立足实际,讲求实效。
3、关注性原则。关注青年教师的素质提升,关注学校课堂改革的推进,关注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赛课对象:
原则上全校40周岁以下(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参与赛课活动; 大力提倡40周岁以上教师积极主动申报参加。(40周岁以上的教师只进行一轮课堂竞赛,并评出一、二等奖)
六、总体安排
(一)赛课程序:
第一阶段:初赛(5月10日前)
年级组要召开动员会,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学习学校课改方案和本次“创新杯”赛课方案,了解课改的授课环节。5月10日前产生各科复赛名单。
第二阶段:决赛(5月19日—5月30日)
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赛课教师量化评分,同时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点评,并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
七、具体要求:
1、各年级组、教研组要高度重视,把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抓好竞赛活动成果的收集整理,将优秀成果推广应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精心改革,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2、要加强教学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交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全校各学科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教案、学案设计的有效性,深入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附件一:2014年“创新杯”大赛初赛报名表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2014.4
序号 |
参赛教师 |
学科 |
班级 |
时间 |
节次 |
课 题 |
评委 |
1 |
周 翠 |
语文 |
|
4月28日 |
|
|
语文二组 |
2 |
张静静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3 |
严荣祥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4 |
王小珺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5 |
王 建 |
音乐 |
|
|
|
技能组 | |
6 |
孙阿慧 |
语文 |
|
4月29日 |
|
|
语文二组 |
7 |
杨 叶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8 |
方正霞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9 |
王亚晖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10 |
李天成 |
体育 |
|
|
|
技能组 | |
11 |
储铭丽 |
语文 |
|
4月30日 |
|
|
语文二组 |
12 |
何雨林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13 |
陈庆伟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14 |
朱晶晶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15 |
杨广龙 |
美术 |
|
|
|
技能组 | |
16 |
梁云花 |
语文 |
|
5月4日 |
|
|
语文二组 |
17 |
倪筛琴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18 |
衡华丽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19 |
严华炜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20 |
戴 勇 |
体育 |
|
|
|
技能组 | |
21 |
陈 卫 |
语文 |
|
5月5日 |
|
|
语文二组 |
22 |
侯慧玲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23 |
朱士青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24 |
袁 敏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25 |
赵启凤 |
音乐 |
|
|
|
技能组 | |
26 |
葛 婕 |
语文 |
|
5月6日 |
|
|
语文二组 |
27 |
陈旺龙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28 |
韩志鹏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29 |
李兆庆 |
英语 |
|
|
|
英语组 | |
30 |
韦林枫 |
语文 |
|
5月7日 |
|
|
语文二组 |
31 |
陈在凤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32 |
王 蒙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33 |
谢道祥 |
语文 |
|
5月8日 |
|
|
语文二组 |
34 |
严付桃 |
语文 |
|
|
|
语文一组 | |
35 |
徐 浩 |
数学 |
|
|
|
数学组 | |
36 |
姜福祥 |
语文 |
|
5月9日 |
|
|
语文二组 |
序号 |
教师姓名 |
学科 |
班级 |
时间 |
节次 |
课 题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10 |
|
|
|
|
|
|
11 |
|
|
|
|
|
|
12 |
|
|
|
|
|
|
13 |
|
|
|
|
|
|
14 |
|
|
|
|
|
|
附件二:2014年“创新杯”大赛复赛登记表
2014年“创新杯”大赛复赛登记表
赛课日期 |
赛课地点 |
参赛教师 |
学科 |
授 课 内 容 |
节次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三:2014年“创新杯”大赛课堂评分表
小组学习评价量表
评价人:
学 校 |
|
班级 |
|
时间 |
|
总分 |
|
| |||||
指 标 |
权重 |
指 标 描 述 |
过程记载 |
得分 |
| ||||||||
小组文化成形度 |
10 |
1、小组名称、组徽、口号有创意,个个精神抖擞、团结协作,全部身心投入学习。 2、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强,能组织成员认真开展学习活动,有序转换学习环节。安排记录、检查人员对每天、每课、每人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和评分。 3、各成员预习、自学有用双色笔批注、勾画、记录的习惯,对个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能自觉进行筛选、汇总并记录在问题、难题、错题“三题本”,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和办法。 |
|
|
| ||||||||
小组自学成形度 |
20 |
1、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能围绕目标展开充分预习、自学,不会的问题用红笔勾画出来,重点语句、符号用蓝黑色笔勾画。 2、预习、自习时必须要进行限时、分层题目当堂训练,及时暴露和发现问题。 3、一对一或A-B-C间或组内讨论、反馈预习、自习、训练解决不了的问题。 4、组长要控制小组讨论的内容、节奏和效率,组织有序,突出重点,安排人员汇总反馈解决不了的问题,争取得到教师的点拨与矫正。 |
|
|
| ||||||||
小组合作成形度 |
20 |
1、小组长要关注成员发展差异和预习、自习、训练效果,力争小组内人人当堂训练通过率要达80%以上 2、调整组内对学、群学和讨论、探究的状态和方式,努力在“分工、自学、讨论、整合”环节中完成学习目标,形成属于组内集体合作学习成果,力求在更高目标达成中获得信心与喜悦。 3、小组能迅速做好集体学习成果的展示准备,合理的确定展示人选和方式,并梳理、反馈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
|
|
| ||||||||
小组展示成形度 |
15 |
1、个人以小组名义提前准备好,展示要分类、脱稿,有规范的起始性语句,突显关键词关键点,板书分栏设计并书写规范。 2、展示做到言之有声、有物、有序、有理,为点拨提升打基础。非展示小组进行质疑与评价。 3、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评价、公布各组表现得分,提出有进一步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学科组长代表小组对老师教学进行点评。 |
|
|
| ||||||||
学生当堂过关 |
35 |
1、教师设计、布置、指导学生预习、自习内容目标和限时训练题目要紧扣达成目标,明确学法、注重层次。 2、教师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和两个基本目标,点拨释疑、指导矫正学生讨论和展示解决不了的问题。点拨的问题应是经老师进一步“再备课——深加工”的疑难反馈问题,并讲深讲透,力争学生过关率要达到100%。 3、教师对小组展示应即时精要指导、评价,对不正确的给于矫正,对模糊的加以阐明,对有争议的给出明确结论或处理办法。 4、教师从效果出发、紧扣目标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与提升,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认知过程,注重指导学法、总结规律。 5、教师特别注意发现、点评、表扬最佳或不错的B、C类小组和学生,激发兴趣、鼓舞信心、不断取得新进步! |
|
|
| ||||||||
|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
||||||||||||
|
授课人 |
|
授课班级 |
|
学科 |
|
课题 |
|
|||||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标 准 |
分 值 |
|||||||||
|
师生活动 |
活动安排 |
是否有学生的活动安排,活动次数 |
25分 |
|||||||||
|
活动内容 |
内容是否具体、真实,任务明确,围绕目标进行,活动是否充分 |
|||||||||||
|
活动层次 |
是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由浅入深,过渡自然,反馈及时 |
|||||||||||
|
学生学习 |
定性目标 |
学生学到了什么——基础性目标、核心目标 |
30分 |
|||||||||
|
定量目标 |
学生学到了多少——可以量化目标 |
|||||||||||
|
过程方法 |
怎么学到的——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思维方法等 |
|||||||||||
|
拓展目标 |
发展了什么——核心目标的达成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
|||||||||||
|
教师教学 |
情境创设 |
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恰当自然,联系生活,结合学生既有经验,针对性强 |
25分 |
|||||||||
|
评价方式 |
突出激励的作用,简洁明确,关注过程与发展,重视差异,形式多样 |
|||||||||||
|
问题意识 |
有问题提出,提问适时,设置合理,思考性、启发性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
|||||||||||
|
建构过程 |
是否有知识、习惯、方法、思维、情感等的有序、恰当、自然的建构 |
|||||||||||
|
有效性 |
利用时间 |
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合理、利用充分,为学生的思考留有空间 |
20分 |
|||||||||
|
知识整理 |
是否有此安排,形式合理多样,载体整合性明显,知识固化且迁移 |
|||||||||||
|
学生发展 |
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基本达到各项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
|||||||||||
|
教学流程 |
思路清晰,操作流畅,活动有序,教师调控有度,学生参与积极有效 |
|||||||||||
|
听课随笔 |
|
|||||||||||
|
|
||||||||||||
|
|
||||||||||||
|
|
||||||||||||
|
整体评价 |
|
|
||||||||||
|
|
||||||||||||
|
|
||||||||||||
|
|
||||||||||||
|
|
||||||||||||
|
听课人 |
|
时 间 |
|
总 分 |
|
|
||||||
|
附件四:2014年“创新杯”大赛课堂满意度评分表
附件五:铜井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