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游戏化教学 创低段音乐课堂新样态 ——铜井中心小学举办江宁区小学音乐低年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发表日期:2025/3/21 13:59:03 出处: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作者:沈晓旭 有117位读者读过
在这春光烂漫的三月,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与发展。2025年3月20日上午,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举办江宁区小学音乐低年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江宁区音乐教研员陈宣宇老师、铜井小学严付桃校长、陈旺龙副校长,以及江宁区其他各校音乐教师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构建"沉浸式"低年段音乐课堂,为江宁区音乐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铜井小学沈晓旭老师执教的《锣鼓歌》围绕“感受传统锣鼓音乐魅力,体验节奏与表演的乐趣”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学。沈老师通过童谣《金鼓槌》念白互动,巧妙引出“锣”“鼓”这两种乐器,教学中运用模仿锣鼓音色、用拍手、拍腿的动作模仿敲锣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锣、鼓,熟悉歌曲节奏与旋律。最后又通过让学生舞秧歌、敲小鼓小锣为音乐伴奏,用锣鼓节奏进行创编等活动,加深对歌曲的学习和演绎,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课堂充满活力与感染力。
上坊小学的何瑶瑶老师执教的《乃呦乃》根据新课标“趣味唱游”学习要求,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律动、游戏、听辨、创意中歌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民族的民歌复习带领学生走进各个民族,使用土家族语言“乃哟乃”打招呼,让学生一开始就抓住歌曲主干音“do 、mi 、sol”,教学过程中,运用土家族摆手舞、舞动听音,手串铃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唱”歌曲、“舞”歌曲,何老师还吹奏了土家族吹管乐器咚咚奎,让学生直观认识感受聆听土家族的民族乐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齐武路小学的李佳彦老师对《小猫圆舞曲》的演绎十分精彩,这是一堂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课。李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形象,教学目标明确,紧扣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韵律。李教师借助生动的故事和活泼的动画,引导学生想象小猫俏皮可爱的姿态,迅速融入音乐情境。课堂上,问好歌和小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其中,有效掌握三拍子节奏特点,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铜井小学冯文儿老师执教的《乃哟乃》一课以土家民歌为载体,紧扣核心素养展开教学。冯老师以摆手舞律动导入,通过拍手、跳动、摆手等声势游戏迅速激活课堂,结合方言对山歌呼应、吊脚楼音符、节奏游戏等多种形式实现寓教于乐。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并沉浸于土家社巴节活动场景,通过即兴创编“1、3、5”旋律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在教学中渗透土家族的人文内涵,将音乐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冯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通过分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知与艺术表现能力,又提升了民族认同感。
江宁区音乐教研员陈宣宇老师针对本次小学低年段四节研讨课提炼出关键策略:教学应凸显童趣化,采用体态律动、情景游戏等多元形式,有效提升课堂吸引力。强调以自然歌唱为核心目标,要求教师以亲和教态构建轻松氛围,通过课前互动、分层指令精准把控教学节奏。针对借班上课特性,倡导根据学生音乐素养动态调整教学梯度,实现因材施教。研讨充分肯定授课教师在"玩中学"理念下的实践创新,同时激励青年教师持续精进教学艺术,也启示教师永葆反思意识,在课堂实践中深化音乐育人价值。
音乐是跳动的思维火焰,是具象化的情感方程式。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江宁区音乐教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助力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教师的精彩课堂与深入分享,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热情与教学活力,助力构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音乐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