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师风师德 家校合力谱新篇-------铜井小学“千师访万户”活动总结
发表日期:2020/9/14 8:13:32 出处: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作者:戚文涛 有1054位读者读过
案例背景: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师访百万户’活动”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同时落实区教育局对家访工作的要求,我校决定在新学期开学前后开展“百师访千户”活动。
创新举措:
宣传阶段:接到上级通知,我校就立即召开了行政会议,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接下来由年级组召开教师会议、德育处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的意义,要求全面动员,人人参与。
第一阶段:8月29日我们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根据活动方案在8月31日前要完成总人数的30%,但许多老师刚接手新的班级,有些还是外地刚刚分配过来的,连孩子的姓名和家庭地址都摸不清,工作进展很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学校统筹安排,先由学校周边开始,先做容易做到的。于是,本地教师带着外地教师、年老的教师带着年轻的教师,开始在铜井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天气十分炎热,只要能联系上的家长,我们都是顶着烈日挨家挨户的去跑。居民小区,交错复杂,老师们常被转的晕头转向;你家住五楼、他家住六楼,老师们依然精神抖擞,在家长打开门的那一刻,看到的一定是一张温馨的笑脸。夜幕降临,小区里还奔走着我们教师的身影,因为只有这会儿家长们才能下班回到家,才能和他们促膝谈会心。
就这样,我们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任务。
第二阶段:开学后,教师们更忙了,除了上课时间也就只有下班后了,但在9月13日前我们必须做到家访100%。我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放学后约一个家长和他一起回家,看看孩子的学习环境,了解一下他的家庭状况,附近的还可以请家长带带路。家长们十分欢迎和支持这项工作。但在农村,许多孩子的住处的确很远,而且大部分不集中,这给后期的家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校领导齐聚商讨,解决教师们的实际困难。挑选几名有车的男教师,每天放学后给家访的老师们做司机。车开不进村,下来跑;村里没有门牌,挨家挨户去问;导航找不到,家长到村口来接,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是想办法去解决,没有抱怨,没有退缩。
第三阶段:各班根据家访情况汇总相关数据,贫困生、特殊体质、行为心理需跟踪等情况做好记录,班主任针对本次家访谈感想和收获。各年级组收集不同教师在家访中的身影,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教师代表朱梦婷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戴校长也肯定了全体辛苦的付出。
成效及影响:
历时半个月,全校近百名教师走进了一千七百多个孩子的家中。他们看到了一千多个不同的家庭,有的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有的破落不堪,无处落座;有的宽敞明亮,一应俱全;有的狭小杂乱,捉襟见肘。有的老师感叹道:他们家是真难,三四个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还要工作,哪来的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啊……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教师看到了孩子背后最真实的家庭现状,他们开始心疼怜爱这些孩子,而不是一味指责、抱怨他们不如别人。老师们表示,许多家庭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再和家长沟通时也会设身处地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提供适宜的方法指导。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教师们对家长的态度、学生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发现了许多孩子在学校看不到的闪光点。如有的孩子很懂事,帮家长打扫卫生,周日会帮忙做饭等,这些学生在学校是不会主动说出来的。还有很多同学利用假期学习了不少才艺,这使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
同时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们的教师也拍下了许多感动的画面。年轻的老师没有车,一天要跑好几家,脚都磨出了血泡;晚上八九点钟,他们还在家访回来的途中,晚饭都还没吃;家长给的水顾不上喝一口,只想和家长都聊聊孩子的情况……处处表现出我校教师能吃苦、不怕苦的工作作风,相信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坚持。
此项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同和赞许,既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也提高了家校联系的效率。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未来展望:
本次活动对教师的触动很大,对因材施教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实现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去带动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望。希望老师们以这次活动为起点,不惧前难,将家访活动常态化,实现重点访、普访等方式结合,形成家校合力,做好学生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