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
发表日期:2013/3/14 12:33:39 出处:本站 作者:严付桃 有731位读者读过
“你把学生当人看了吗?”
——班主任外出学习体会
铜井中心小学 梁云花
2013年3月9日,我有幸参加“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先后聆听了周红五、郑学志和华林飞三位老师的精彩演讲,尤其是周红五教授,已经六十三岁,可身体依然硬朗,精神依然矍铄,滔滔不绝,深入浅出,令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对原有的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不听我的课,他们要后悔一辈子”-----这是我听到周老师的第一句话。一开始,我只是认为老师自信或幽默。然而,听了周老师的课,我感触颇多,才明白这句话是真实可信的。
周老师以“学生是什么?”“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把学生当人看吗?”这一提问的方式开始讲座,在讲座过程中,他以互动形式,问答形式,用风趣的语言围绕着“人”从生理的人、社会的人、心理的人,去特别强调了从学生的生理改变对他们性格、行为的影响。要求教师们要特别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人” 他在讲座过程中,十分注重强调自己的观点和重点,并且要求我们以“周红五说”记录下来。他的说话极具感染力,活跃着全场的气氛,使每一个在场的教师都跟随着他的意识去思考,去大笑。“把学生当人看!”这是周教授再三强调的话。“做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就是眼睛永远看着学生。第二要素: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和教师沟通,越不愿意说出心里话。教师也感觉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总是有一些隔阂,总感觉到我们做教师的往往是“好心不得好报”。师生交往之间存在障碍。
那有没有一些有效的、可操作的办法来清除这些沟通交往的障碍呢?回答是肯定的。
我们需要考虑与学生的沟通交往方式,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技巧。首先,我们要学会听,会从学生的角度去吸收、接纳他们话语中的有效信息。我们能正确解读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吗?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职业性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我说的都是正确的”。我们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就打断学生的表述:或者,我们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确切问题之前,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就让自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就急于施展自己的“传道受业解惑”能力。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沟通交流,那通常的情况就一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些都是主观上造成的师生沟通交流的障碍。在和学生沟通交往中,我们首先需要防止“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灌输式的沟通交流方法。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说出他们对问题的感受、认知和体验。
其次,在师生交往中,我们,那就是同理心。同理心,首先是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认知,以及产生这样的情感和认知的原因,这是与他人沟通交往时的基本前提。其次,这种理解和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修养。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不懂道理,不懂尊重别人”,常常会感到他们“自说自话、不理睬别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学生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而且还能把我们对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温暖、感到安全、感到受尊重。
在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理念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能得到锤炼和完善,教育效能就能够不断发展和提高。在我们“同理”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渐学会“同理”他人,在心理上成长得更健康、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