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走进铜小>>学校新闻>>

海门学习有感

发表日期:2010/11/2 15:13:0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605位读者读过

    2010年10月23―24日,我们一行5人在江苏海门实验小学参加了2010全国小学数学研讨会“海门论坛”活动。两天的活动紧凑而充实。华应龙、施银燕、徐斌、张冬梅、张齐华、王俊、蔡宏圣、贲友林、杨惠娟、黄斌这些在全国小数界极具影响的名师汇聚一堂,向大家展现了数学课堂的无尽魅力,与会代表无不为之感叹——数学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在本次活动中除了精彩的课堂外还有令人感动的三个专题沙龙:彰显数学教学的学科气质、揭示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密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他们的交流中流淌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向大家解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密码。

    而这支充满活力的名师团队背后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他们的师父、著名特级教师张兴华。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以张兴华名师为核心,以草根为主要研究力量,让这个团队充满着智慧,洋溢着青春。

 

    这次活动上课前,执教者都将自己备课时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时,他在教学设计中写了比较具体的“课前慎思”:“分数的再认识究竟应该认识什么?”“单位1的概念究竟要不要揭示”?特级教师徐斌在教学《解决题目的策略》一课时,出示了三个问题:如何让学生产生策略的需要?如何借助已有的策略建构新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这些问题不仅是执教者在备课时的思考,也是听课者需要不断理清的问题。

    第一个上台展示的是华应龙老师,他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也是最有“悬念”的课。他以大头儿子碰到的困难导进新课,通过用领带量床、量沙发碰到的题目,引出创造单位的现实需要。然后,通过小组的学习,渐渐引出分数单位。最让人惊叹的是他对分数的定义简单的概括为:先分后数。整节课中,他并不强调单位“1”,而是聚焦“分数单位”的理解。

    同样来自北京二实小的施银燕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课始采用了打地鼠的游戏导入,在对游戏作出规则的过程中,依次呈现规则的要素:方向、顺序……最后以“数学是游戏,数学是规则下的游戏,数学是统一规则下的游戏”结束。

    在海门实验小学杨惠娟老师执教的《认识时分》一课中,杨老师一开始就设计了男女生玩棋的游戏,在自制的圆盘跳格棋上,被指名上台挑战的两个孩子,自然非常兴奋。细心一看,杨老师把钟面上的一些知识“12个大格、60个小格”都隐藏其中了,在游戏过程中,她还通过设计一些题目,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真正体现了“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的理念,通过形象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获得关于“时分”的感性认识。

    许卫兵倡导和研究的是简约教学,执教的《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从国外的《石头剪子布》游戏视频入手,通过师生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引入对游戏本身规则的思考,得出结论这个游戏的双方有三分之一的取胜机会,当然,失败也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还有三分之一就是平局。接着再从我们身边熟悉的超市抽奖活动入手,进行进一步研究。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张冬梅老师执教的《倍的熟悉》一课,通过学生圈一圈,说一说,比一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倍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有条理地口头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徐斌老师和蔡宏圣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都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画,想想,说说,议议,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题目的经验,体验策略的重要性,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徐斌老师的课严实、合缝、滴水不漏,诠释了数学思维的细腻与严密。 他的开课提问没有悬念,利用“投飞镖”导入贴近学生实际,但很自然的就把“一一列举”的含义进行了揭示与理解。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徐老师又回到“投飞镖”上进一步问“如果投两次可能会投到多少环?”通过不断地追问,逼学生去思考,认真地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他的教学艺术。

    所谓的教育就是宽待生命,并且努力玉成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课堂显示,学生善于动手,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善于争辩……学生不断在知识的动态中催生出火花,每一个生命样态都能够自如地展开。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自然、真实,营构出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文化。这些课堂,将为我们更好地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生动的、鲜活的案例。每一节数学课都会有一些亮点、思考留在我们的心中,值得我们回味、感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