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走进铜小>>学校新闻>>

海门归来……

发表日期:2010/10/27 16:04:4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65位读者读过

    10月22日上午,我们学校一行五人驱车前往海门市实验小学参加“海门论坛”小学数学活动,当我们赶到校门口时,已是下午4点左右,校门口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教师,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全国性的数学研讨活动,主办方海门实小可谓安排细心,考虑周到,主会场、分会场座位的安排,与会代表的专车接送……让与会者感到家的温暖、体贴,无处不显示出海门实小工作的细致到位。

    接下的两天时间,听了十一节的课,三个专题沙龙的研讨,由于参会代表人数较多,活动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而且过道上又新增添了坐椅,座无虚席。

    上课教师的精湛技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儒雅的谈吐,诙谐智趣的沙龙研讨,震撼了所有代表,会后代表们在连廊里无不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因为,所有人都被深深的折服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些什么样的人。华应龙、施银燕、徐斌、张齐华、贲庆林、蔡宏圣……这些都是当今全国小学数学界的著名人物,最大的66年出生,最小的可能工作不到十年。当我们阅读他们的个人简历时,我们惊呆了,最多的有600多篇论文发表,最少的也有几十篇,他们到全国各地去讲学,在各类课堂教学比赛中屡摘桂冠。我们有些代表就开始掰着手指在算了,那他平均一年写多少?一个月写多少?可能他们自己不会去算的,因为这已成了他们的习惯,成为了生活的一个内容。

    更让我们吃惊的是,他们都来自南通地区。有很多人就来自这所学校,都师从于一个老师——张兴华。这是怎样的一个团队,又怎会取得如此让人不可思议的成就。

     “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这是目前在国内最活跃的一支团队,通过主持人的介绍,团队的沙龙研讨,使我们对这个团队的成长、发展,取得的成绩有了一个初浅的了解,他们都经历了一个长期学习,吸收内化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方面的理论书籍,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再次感悟理论,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统一。有次张齐华在谈到个人成长经历时说:他家的卫生间里都有理论书籍。厚积才能薄发,深厚的理论知识支撑着他们才能走得更远。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学校领导连续三个学期推门听课,甚至课上到中途,就被撵下来。含着眼泪接受批评,再上,不行再上,甚至精细到每句话、每个问题、每个动作……。教研活动经常研究到深夜……。谁能忍受,谁能坚持,他能,他们能,他们走上了巅峰。这是必然的,这些团队的成员称这种教研为“魔鬼”教研,称他们的老师为“魔鬼”教练,有谁能想到这批成员中大多数人自学了中文本科。天下智慧皆舍得,他们舍去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答案大家都很清楚,亦或根本就没有答案,他们是单纯的教师,是纯粹的教师,他们享受着教师的快乐和幸福,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我们在欣赏蝴蝶美丽的时候,有几人会想到化蛹成蝶,这一过程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徜徉在海门实验小学整洁,但并不宽敞的校园中,感受着每棵树、每朵花、每面墙所透出的文化气息,心绪无法平静。“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凝视了足足有两分钟。这是怎样的一种坚持和操守,这种坚持操守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寂寞?我知道绝没有空虚。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

    是学校成就了这些教师,还是这些教师成就了学校?

    为期两天的研讨活动结束了,此次研讨的主题是“揭示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密码”,“张兴华和他的弟子们”这一团队的成长密码又是什么呢?

    ……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消磨了太多的激情,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的工作流程。简单、重复、简单的重复……

    只字片语无法表达自己此行的感受。心是满满的,头脑空空的。

    梦萦海门已数载,一朝身临心澎湃,只见他人光鲜照,谁晓背后泪与汗,己已从教二十年,回眸来路羞启言,不敢满足勇向前,三尺讲台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