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井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发表日期:2010/9/1 9:45: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38位读者读过
铜井中心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本学期自2010年9月1日正式上课,2011年1月23日学期结束,历时21周。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市、区教研工作的内容为重点,展开我校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以优化常态课,实施有效教学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我校教学管理特色。
二、本学期教学教研内容及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1)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培训。落实好区教育局提出的“要由重学历培训转向学历、能力并重;由重师能培训转向师德、师能并重;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研究并重。”要结合暑期区教师基本能力测试,认真分析我校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不足,采取方法和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对照标准重点加强教师对教材分析的培训与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要使我们的任课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好教学“三维”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结合区级菜单式培训,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友善用脑”的培训,将课题研究扎根于课堂教学之中,将思维导图融合在每节课中,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寻求最有效的方法。
重视市、区个人课题研究的培训工作。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学校教科室定期交流研究经验,推广广大教师研究的成果,把课堂研究真正落实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
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培训重点要使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中青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逐步地进入常态化。
要做好教学反思,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学期末每位教师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参与学校的评选。
(2)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在质量的提高上,学校仍以年级学科为团队,开学初,备课组要认真讨论8月29日学校在全体教师会上的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制定提高团队质量的目标、方法、措施,人人要为团队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
在教学、教研上聚团队成员的智慧,加强教学研究,备课组长是团队中的核心人员,要激发和调动团队中的全体成员积极性,形成浓烈的团队氛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在团队建设中,学校将树立典型的学科团队,先进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团队,表彰团队中优秀成员,加速团队建设中成员的成长。
(3)注重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积极参与“市青优”评选活动,要用评“青优”的条件作为青年教师的努力方向。九月份召开骨干教师会,进一步明确骨干教师职责,使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师德师表、班主任等工作方面成为教师中的榜样。要经常不断地组织骨干教师与同伴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教学经验、智慧、方法的共享。
年终做好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学校对骨干教师的教学质量单独进行统计发布。
(4)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教研的模范带头作用。要结合党支部的“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党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优秀者,在质量提高上成为优胜者,在教学管理成为促进者,“五认真”工作上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经常不断地开展五听课活动。青年教师要主动请教指导教师,对在教学中产生的困惑,要及时地沟通;指导教师要经常地与青年教师交流,指导他们做好“五认真”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多听课,听后结合课例给予具体指导。学校在本学期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深入新教师课堂听课、评课,查看“五认真”。本学期学校组织近三年分配新教师赛课活动。学校将制定计划打造青年教师共同体,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2、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的新思路。
(1)规范教学行为。教师要严格执行好“五严”规定,开学初召开全体教师会,深入学习理解“五严”规定,重申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教师明确,我们的质量提高源自于每天扎实的规范的“五认真”工作,对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不能很好地规范教学行为的教师,学校在视导和巡课中一经发现,将提出严肃的批评。
(2)抓好常态课的管理。常态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提高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在如何提高常态课的效率,在备课、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后反思等方面加予研究,研究好常态课各个细节,学校将推崇常态课效率高的部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学校领导、“两组”组长要经常深入到课堂之中,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常态课的教学,及时地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为不断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与效率着力加予研究。学校做好全体教师的“月教学工作”会议的安排,总结好上月的工作,布置好下月的工作,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地趋于规范。
(3)增强教研意识。教研的目的,价值在于提高育人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两组”活动要紧紧围绕这两点展开活动,“两组”要结合区、校教研活动的安排精心计划,开展好每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活动应围绕:教师师能的提高、专业成长;教材分析;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提高质量的有效思路与途径;提优补差;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
继续加强对预习案制作与使用的研究,在以往操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使用的有效性与价值,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教学研究,和“友善用脑”的研究,将课改新理念植于教学之中。开展好一年一度的教师全员考核课工作。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教辅活动。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中、高年级要上好间周一次课外阅读指导课。每个班级要开展好读书交流、读书汇报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本学期学校将开展美诗文诵读活动比赛,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学生“生活中数学”小论文的撰写要持继开展好,教师要精心指导,在以往的基础上争取有更多的学生在市、区获奖。
(5)组织好校级的视导。在总结以往视导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的视导更加注重于课堂教学、注重于“五认真”、注重于提优补差、注重于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全校各教师要经得起教研室随时抽查。学校将组织召开提优补差经验介绍会,推荐好的做法,促进班级学生质量的均衡发展。学校视导后及时发布视导报告。各年级段针对视导报告,发扬成绩,反思教学上的不足。
(6)做好学科知识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要重视环境教育,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绿色环境教育,要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开展好环境保护中队主题会,争取成功地创省绿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要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用6课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国防教育、防毒品教育、防艾滋病教育,做到寓德于教。
(7)开展好有特色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严格执行宁教办(2008)24号《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通知》精神,要把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位,教导处的体卫艺负责领导要与相关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好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大课间活动内容。要充分地利用好我校校本教材和体育器械,上好体育课。
(8)迎接省学业水平调研。四年级的任课教师从开学始就要高度地重视这项工作,教导处将配合任课教师做好相关技术的辅导(涂卡、问卷等),研究命题的模式、意图及问卷的方式,加强模拟训练(初定时间为九月中旬)。
(9)重视毕业班的工作。关注毕业班的质量,学校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早准备,要使毕业班的任课教师由质量意识向质量行为上转化,要发扬我校教师吃苦耐劳精神,人人为毕业班质量提高献计献策。本学年我校毕业班质量要突破上学年末的成绩。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研究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0)做好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研究工作,在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更应结合其特点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第九周左右对一年级汉拼进行验收,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方法,及时补救。
三、本学期教研的主题:
1、常规教研活动主题
(1)语文学科教师语文素养的专题研究;
(2)数学学科教师语文素养的专题研究;
(3)英语学科教师听说读写的相关研究;
(4)教师命题能力的研究。
2、学科教研主题
(1)语文学科
①常态课有效性研究
②中高年级预习案的研究,重点是应用
③写话、习作教学研究
④小组合作性教学研究
⑤课外阅读指导课研究
(2)数学学科
①“生活中数学”教学研究
②预习案的制作与使用,小组合作性研究
③常态课教学效率的研究
④同课异构案例研究
(3)英语学科
①听、说、读、写、演的研究
②教学目标的定位研究
③单词记忆的研究
(4)品德学科
活动化教学模式研究
(5)科学学科
“学中做”的研究,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6)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长线活动、短线活动的研究
(7)音、体、美
①学生审美、技能上的研究
②校本教材使用的研究
四、附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教研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