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

铜井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发表日期:2009/2/20 13:12:5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34位读者读过

落实“教育信息化推进年”工作

重视常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铜井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本学期自2009年2月9日正式上课,7月1日放暑假,历时二十周。

一、指导思想

以“友善用脑”高效课堂教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引领,以区突出“教育信息化推进年”为契机,以关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为抓手,以聚焦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为重点,以省、区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内涵发展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学校“十一五”目标而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学教研工作,喜迎百年校庆的到来。

二、本学期教学教研的计划、目标及措施

(一)突出“教育信息化推进年”主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1.明确“教育信息化推进年”的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从宏观层面的指导理念到微观层面的方式方法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学化方向转变,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必然依托。教育信息化将为我们提升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特色,拓展教育视野,寻求内涵发展提供保障,促使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2.制定“教育信息化推进年”计划。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成立组织,责任到人,措施有力,逐步实施,重视效果。

3.落实“教育信息化推进年”举措。

(1)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本学期再新建多媒体室两个,即:教学楼和新教学楼各一个,为教师运用课件、运用信息资源上好课创造条件。

(2)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学校由教导处牵头,电教中心教研组具体实施好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博客撰写等,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培训时间主要放在学生放晚学后和暑假。

(3)组建学科QQ群。积极倡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参与学科的研讨、交流。

(4)加强信息课教学研究,本学期将组织两次信息课观摩研究活动,分别安排在期中前后,以此达到提高教师信息课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5)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要求35周岁以下的人人制作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课件,学校建立课件库,实行滚动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步完成、完善语、数、外等学科内容课件制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强化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意识。

(1)学校要积极追求“第一资源”。做到训、赛、研、评并举。①定期组织好校本培训。②培训内容:教育理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科研培训(省、区两个课题和“友善用脑”)。③组织开展好学校第七届“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三月份开始),本次参赛对象为六名新分配的教师和任区新一届骨干教师。④发挥“两组”的作用,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按照学校制定的“两组”活动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研讨,促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⑤继续开展好“评教评学”活动,采取教师互评、学生评教、领导评教、座谈会等形式进行,通过“评”引领教师的发展。

2.重视新教师的培养与发展。①发挥新教师的指导教师作用,指导教师听新教师课不少于3节,与新教师学习、交流要经常不断地进行。②建立新教师成长档案。③学校有意识地为他们的成长给予倾斜,变自然成长为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

3.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凝聚广大教师智慧,在学科团队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本学期末将评选学科优秀团队,奖励在团队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优秀教师。

4.重视教师的学历提升,学校做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的服务工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之能按时毕业。

5.发挥新一届区骨干教师的作用,期中后举行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对薄弱教师由骨干教师实行跟踪分析,不断提出要求,强化措施,实现全员跟进,同步发展。

6.积极参加片、区级教研活动。①组织好区“春华杯”赛课和全员赛课中获区一等奖的教师赛课活动。落实并承担片级的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取得成效。凡参加上级活动的教师,回来后及时整理学习情况,迅速传递到全体教师。

7.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命题。本学期组织语、数、外学科的单元试卷命题,通过教师命题,达到钻研教材,把握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素质,提升理念的目的。

(三)聚焦常态课堂教学,抓住质量提升空间。

1.常态课堂要求。常态课要做到重视程度高,标准要求高,准备充分细致,目标要明确,千方百计优化课堂。一节课要使学生学有所得,降低单位知识学生生命成本的付出,使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制定《优秀“常态课”评价的基本标准》。以此引导、规范、提升常态课的质量。“评价标准”将对常态课分高效、有效、低效、负效四个等次,对任课教师进行常态课教学效果的综合评判。

3.学校成立巡导组,组长由分管教学的主要领导担任。巡导组的职责是规范“常态课”的要求,巡查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不断总结完善“常态课”实施情况。

4.确立校长、中层、“两组”组长听推门课的要求。实行对薄弱教师跟踪听课,单位时间里听一个班或一个学科的课,听课后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教学,促进教师反思,促成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5.用“友善用脑”打造课堂。要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改造好课堂教学其核心就是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倡导先学后教。教师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上。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校将围绕“友善用脑”课堂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课堂,在期中后组织相关的教学观摩活动,逐步实现友善用脑“本土化”。

6.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深入地开展对课外阅读活动研究,本学期争取区级《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题结题。

7.加强对考试方法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本学期实行单元考试由备课组组织进行,做到考前理清知识脉络,考中严格要求,考后集体批阅、分析研讨,力求做到知识段段清,使教学整体质量不断攀升。

8.深入开展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在总结上学期活动开展的基础上,结合时令的特点,调整好活动内容,更科学地划分活动场地,从本学期开始,要逐步形成我校大课间活动特色。

9.彰显我校体育特色。“阳光伙伴”从早计划,趁早投入训练。小篮球是我校传统体育项目,要加强梯队建设,坚持投入训练。全学期的体育课中要充分地使用好我校《篮球》校本教材,分层次授好相关内容。备战市小篮球比赛,争取出更好的成绩。规范好体育(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行为,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

10.加强音乐学科的教学研究,重视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等学科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

(四)重视毕业班工作领导,把质量提高作为学校工作最强音。

1.进一步落实好“学有优教”。重视毕业班教学工作,以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为主线,要发扬和不断改进我校以往的做法,要大力宣传不但要有学科高质量意识,还应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促使全体任课教师由质量意识向质量行为上的转化。本届毕业班的质量目标是居以往稳中有升。

2.学校主要领导要深入到毕业班工作之中。教导处要深入教学一线,靠前指挥,鼓励教师扎实做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奋发努力学习,鼓舞师生们为保持和光大我校近几年质量而不懈努力。

3.定期召开会议。开学初召开毕业班任课教师会,研讨毕业班工作的展开,期中前召开班主任教师会,研究毕业班思想教育,期中后分别召开语、数、外任课教师会,探讨复习工作。平时召开好质量评价分析会,抓住薄弱环节,有针对性进行问题解决。

4.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地利用班队会、晨会课的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把每位毕业生培养成文化知识优良、品德高尚、后劲十足。使之人人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6月30日学校将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三、加强教学工作管理,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积极配合学校党支部、行政、德育处做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校性教学工作专项会议,大力宣传、表彰教学工作扎实、“五认真”工作成效显著、课堂教学效益高、教学质量突出的教师,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内驱力,发扬团队和奉献精神。

2.不断研究年级段运行机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管理要求,内涵发展的方向,修订并完善对年级段教学方面的评价体系。

3.充分发挥各年级段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管理的研讨,通报各年级段管理做法,逐步引导他们明确管理的内容,懂得管理的方法,重视管理的绩效。教导处与各年级段形成合力,朝着教学管理的内涵发展,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迈进。

4.寻求教学质量提高新的增长点。在抓实抓好提优补差工作的同时,更要抓好日常常态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广泛地营造提高质量的氛围,保持我校的教学质量。

四、本学期教研的主题

总的主题围绕:①如何打造常态课的教学效率的研究

              ②常态课教学活动模式的研究

              ③学科试卷命题的研究

1.语文学科:①构建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②一课两教时教的研究

             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研究

             ④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

2.数学学科:①数学教学有效性练习设计研究

             ②生活中数学的研究

             ③数学命题的研究

3.英语学科: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研究

             ②有效记忆单词的研究

             ③教学目标定位的研究

             ④演、说、听的研究

4.品德学科:①活动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体验式德育的研究

5.科学学科:“做中学”的研究

 

五、附: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教研活动安排表

 

 

 

 

 

 

 

 

 

铜井中心小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表

2009.2

月份

主要活动内容

地点

参加人员

负责人

备注

二月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教学教研计划。

阶梯教室

全体教师

教导处

开学初

2、开学初教师备课检查分年级组与教导处。

各年级组

中层

校长室、教导处

 

3、召开“两组”组长会,研究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

会议室

两组组长

教导处

 

4、“两组”中心教研组长参加教研室会议。

教研室

相关同志

参会人员

见通知

5、修订我校“常态课”巡导制度。

教导处

中层相关人员

教导处、校长室

 

6、制定我校常态课评比标准。

教导处

中层相关人员

教导处、校长室

 

7、“友善用脑”的实施性研究。

教科室

课题组人员

教科室

 

8、积极准备区教学“五认真”常规管理推进会。

校长室

相关人员

校长室

三月份在我校

9、教师间互相听常态课。

各年级组

各教师

各教师

全学期中

三月份

10、建立学校个人博客网页、QQ群。

媒体室等

全体教师

陈旺龙

 

11、参加区青年英语教师会课活动。

各年级

英语教师

戴则青

 

12、课件制作,单元试卷网上命题活动。

各年级

各教师

教研组长

至5月底

13、我校第七届“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启动,开展比赛。

各年级

相关人员

教导处

 

14、学生解题能力比赛(生活与数学)。

各年级

全体学生

年级组、教导处

 

四月份

15、三至五年级科学实验比赛。

三至六年级

部分学生

王则平

组队参加区赛

16、区体育新教师赛课。

本校、区

新教师

戴勇

预赛

17、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非毕业班)。

本校

师生

校长室、教导处

 

18、毕业班复习研讨。

本校

任课教师

校长室、教导处

 

19、常态课有效性研究。

本校

任课教师

年级组、教导处

全学期中

20、低年级写话训练研究。

低年级组

任课教师

叶宣娣

 

五月份

21、学生英语短剧比赛。

中高组

任课教师

戴则青

组队参加区赛

22、音乐观摩。

区、校

任课教师

赵启凤

 

23、“创新杯”决赛。

本校

相关教师

教导处、年级组

 

24、“常态课”研讨。

本校

相关教师

教导处

 

25、毕业班任课教师会。

本校

任课教师

教导处、高年级组

 

六月份

26、学生诵读比赛。

本校

师生

教导处、年级组

结合“六一”

27、课外阅读研究。

本校

相关教师

教导处

 

28、音乐区优秀案例评选。

校、区

相关教师

赵启凤

 

29、毕业班调研测试,1-5期末考试。

校、区

相关人员

校长室、教导处

 

30、“两组”总结,教学工作总结。

教导处

相关人员

校长室、教导处

 

31、教学质量分析会,“常态课”学期分析会。

教导处

相关人员

校长室、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