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教学研究>>

贯彻省“管理规范”自查报告

发表日期:2008/10/29 10:36:3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84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贯彻落实

《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09年,地处江宁区西部,南与安徽省马鞍山市毗连,北倚新兴的省级开发区——滨江开发区,属城区边远的乡镇中心小学。

学校占地22732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6平方米,绿化面积9092平方米。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5名,105名教职工,其中在岗教师83名,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拥有图书室、电脑室、技能创造室、多功能室等20多个专用室,教育现代化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德育先进学校、区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收费规范化学校、教科研基地等。2004年10月经过验收成为市实验小学,2006年达“江苏省合格学校”标准。

几年来,我校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全面执行好《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江苏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7]1号),现就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自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二、充分认识执行课程计划的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而设置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设置它具有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设置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设置的,是学校必须遵照执行的法规性文件。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在贯彻课程计划时不但做到落实好,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实施好,真正把落实课程计划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课程改革目标。

三、切实实施好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1、课程设置:我校课程设置各学科均按照宁教初[2007]10号文的课程设置方案执行(具体节次见后页《铜井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课程设置》)。

我校还注意校本课程的开发,针对学校体、卫、艺的特色,我们以小篮球为突破口,编印了校本教材,彰显体育特色,并连续几年代表区参加市小篮球比赛,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校的古筝弹奏是我校艺术教育的又一显著性特色,其代表队多次参加区级汇演,精湛的演技和风格博得上级领导和观众的高度好评,现已有十多人拿到了等级证书,最高级为九级。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还把环境教育、科技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国防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今年上半年我校成功地创建市绿色学校,与我们长期坚持环境教育是分不开的。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学校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学校课时量的控制: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三至六年级30节课,每学期制定教学进度表,要求任课教师按进度组织教学。

3、师资的配备满足了新课程计划的实施,学校配备音乐、美术、体育等专职教师,且体育学科有3名专职,改变了我校专职教师从无到有的局面,专职教师的配备使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在市、区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在学年初选定优秀的教师担任所开设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教导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但目前音乐、美术专职教师缺少。

4、为保证课程计划落实到每节课中,我校几年来一直坚持校行政领导值日巡课制,巡课最主要目的是督促教师按课表授课,一旦发现有未按课表上课,及时了解情况,对擅自调课或没能正常按课表授课者一经发现,给予严肃批评或处理,强化了教师执行课程计划自觉性和严肃性。

四、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我校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苏发[2008]3号)文件精神。

1、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我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为6小时以内。每天到放学的时间,当天值日的行政领导和教师巡视校园,清查各班,确保到时间准时放学。

2、开足体育课。确保每个学习日有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课。为保证学生锻炼的效果,我们做到了课时、内容、教师、教案“四落实”。我校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利用25分钟时间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为75分钟)。对每天锻炼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学校能做到科学划分,负责教师分工明确,要求低、中、高年级做好活动质量情况记录,定期小结活动开展情况。

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上,我们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严格教学常规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设施的效益,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把每个知识点消化在课堂,力争做到知识堂堂清,作业在课内完成。并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严禁教师搞“题海战术”,布置机械重复和抄写的作业。我校还争取家长的配合,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足够的睡眠时间。学校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组织好期末考试,从不给学生排名次。

五、规范使用教辅用书

学校所使用的教辅用书均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的订单执行。在教辅书上我校做到“四不”:即不组织学生购买,不指定学生购买,不推荐学生购买,不主张家长为学生购买。(但一、二年级有的家长要求教师要布置作业,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教师不布置作业是不负责任,懒惰的表现。对这部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短信平台等形式向他们解释、说明)。

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措施

1、用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学校制定了《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制度》,本制度从10个方面对执行“管理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做了规定,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近年来,我校针对上级新的要求,对原有的制度有的作了修改,有的重新制定,如:落实省教育厅中小学管理规范的十项规范制度、各专用室管理制度、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措施、安全制度、“减负”措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措施、门卫管理制度、“五认真”月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2、把制度落实在管理中。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每个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五认真”工作做到定期进行检查并进行评分,每年召开教代会,实现民主管理,学校一直坚持行政领导夜间值班,保证了学校财产的安全。安全、卫生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尤其是食堂做到食品48小时留样,使得多少年来学校从未发生过事故。学校行政领导巡课制,保证了大课间活动,课程计划的执行。

七、针对学校实际,加强教师培训满足课程计划师资配备需求

从我校教师一览表中可以看出教师趋于老年化,为满足新课程计划实施的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注重教师学历提高。

1、加强校本培训。自2001年秋实施新课程计划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我们用连续三年的时间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而后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薄弱教师。由于我们培训的效果显著,其经验多次在市、区作介绍。每年暑假我们都要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内容的培训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由于我们重视教师的培训,在近两届区骨干教师评选中,我校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青标和骨干。

2、重视教师的学历提高。几年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师学历的提高,现专任教师中合格率达100%,大专及以上毕业52人达63%。大专毕业教师中现本科在读33人。现大专在读12人。为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的达标率,我校要求凡在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高一学历的学习,以满足新课程师资配备的需求。

3、实施“青蓝工程”结对。我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凡进我校的新教师实行“青蓝”结对,为促使新教师一年适应,三年合格,五年成为骨干,学校行政、工会为新教师聘请“师傅”,并在全校教师大会上颁发聘书,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的培训、学习。凡上级举办的培训,我们都尽可能地多派教师参与,尤其注意选派年龄稍大的教师参加学习与培训。目的是促使老龄教师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5、组织课堂教学比赛。为了使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每节课中,我们每年都要组织不同类型的赛课活动。在一年中,上半年我们举办课堂教学“创新杯”大赛(已赛了六届)。下半年进行全员赛课,赛课的学科涵盖所有学科,其宗旨是达到以赛促研,以课堂教学实例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减负”落实在课堂,促使各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6、充分发挥“两组”(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我校对课程计划中开设的各课程都成立了教研组和备课组,“两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等落实,教师在“两组”中通过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学习研讨等形式,新课程理念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对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计划起到了推动作用。

 

附:

铜井中心小学2008~2009学年度课程设置

2008.8

品生(社)

2

2

2

2

2

2

科  学

 

 

2

2

2

2

语  文

8

8

7

7

6

6

数  学

5

5

4

4

5

5

外  语

 

 

3

3

3

3

体  育

5

5

5

5

5

5

音  乐

2

2

2

2

2

2

美  术

2

2

2

2

2

2

综合实践

(地方和学校)

1

1

1

1

1

1

信息技术

 

 

1

1

1

1

班队会

1

1

1

1

1

1

合计

26

30

注:体育课中一、二年级含一节体育锻炼,三至六年级含两节体育锻炼。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