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德育天地>>德育论坛>>

红色新安 德育典范

发表日期:2012/11/30 14:42:54 出处:本站 作者:严付桃 有794位读者读过

红色新安 德育典范

王明江

早就听说过“新安旅行团”这个响彻中华大地的名字,真的不知原来就在我们江苏淮安市内。

这不,在稍有寒意的初冬季节,我们铜井小学的班主任一行四十人乘车前往淮安市新安小学参观学习,来到学校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和七个新安旅行团小好汉的塑像,顿时,一种深深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哦!原来新安小学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安旅行团”的发源地呀!

参观这样的一所红色的百年老校,就不得不去他们的陈列馆学习,在馆内我们遇到由该校一名女教师兼任的解说员正带着一群本校的小学生练讲解,看到我们的到来,就立刻热情地为我们服务,通过她近一个小时的动情讲解,我知道:新安小学始建于1929年,原名“私立新安学校”,校址在淮安北门外河下镇莲花街,校舍由原古灵王庙改建。陶行知是第一任校长,后由他的学生汪达之继任。 193310月,汪达之带领7名学生到上海参观,考察“一二八”战场遗迹,实践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这一行动,在江苏和上海的教育界、新闻界产生了轰动。19351010日,在上海左翼教师联合会支部的支持下,由汪达之任顾问、14名学生为团员的新安旅行团诞生了。在团员中,年龄最大仅20岁,最小的才12岁。

一个细雨蒙蒙的秋天早晨,在三角形团旗的引导下,新安旅行团全体成员脚穿草鞋,肩背挎包,迈着豪迈的步伐,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乡,开始了他们2.5万公里的行程。他们的行程是漫长的,他们的足迹踏遍华中大地,踏遍华北平原。他们用那激昂的演讲,悲壮的歌声,向人们诉说着祖国的苦难。在日本帝国主义将侵略的战火燃烧在神州大地之时,当那些东洋武士将屠刀架在自己同胞的脖子上时,新安旅行团的孩子们,驰骋江淮,转战淞沪,宣传抗日;在绥远前线,在塞外荒原,在保卫大武汉的战斗中,在大西南的后方,孩子们历时七年,风云五万里,行程遍至全国22个省市,共吸收团员600多人。孩子们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贡献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

新安旅行团孩子们的抗日热情和行动,感动了全国人民。19381010日,在武汉,邓颖超兴奋地将新安旅行团的长途宣传抗日,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比。陶行知先生赋诗赞道:“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一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安旅行团回到了他们的家乡,来到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刘少奇、陈毅的关怀下,新安旅行团派出工作队,在阜宁、盐城、淮安等7个县组织起18万儿童团员,为华中的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5年该校迁至城内,在县西街现址兴建校舍。学校占地16000平方米,1984年兴建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校舍和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扩建了运动场。到1990年,有29个班级,158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07人。 

风雨沧桑,红色摇篮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见证,这所百年老校现如今已成为国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规模也日益壮大,目前已有近八十个教学班,在校生五千多人。看!偌大的校园中到处可见红色新安的影子,红色文化也遍及校园的各个角落:有达之楼、行之楼等,当年的新安旅行团的宣传画遍布学校的围墙、班级,就连各教室的外墙边各班级名片上也有本班的每周“小好汉”的事迹简介。真不愧是一片红色的校园,永远的德育典范。我一定会把此次的所得整理成文,在班级大力宣扬,让新安精神发扬光大。

真的不虚此行,收获的确满满。最后我们在“新安旅行团陈列馆”门前合影留念,难忘这次的淮安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