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强化规范,以标准引领发展
发表日期:2012/11/29 19:18:19 出处:本站 作者:蔡大河 有1016位读者读过
以精细强化规范,以标准引领发展
——2012年度南京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优秀教育案例评比
近两年来,我校依据区教研室要求制定了《教学精细化管理细则》,明确提出“以精细强化规范,以标准引领发展”。
研究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行为的核心就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培养人的责任意识。通过课堂上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节约了投入成本,而且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无形中促成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一种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达到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方式。
课堂是师生产生相应教育教学行为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著名课堂管理研究专家埃墨针对课堂管理对课堂教学的意义有过这样的描述:“管理标准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表明,更有效的课堂管理总是与更显著的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一些专家通过研究也得出如下结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28种变量中,课堂教学管理是作用最大的直接变量之一。”因此,关注课堂更多的是需要对课堂中的师生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服务,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听课反思意识,老师们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听课反思。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评比并积集成册。在2012年度南京市教科所组织的优秀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调查报告等评比中,我校的方正霞、严付桃等54名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等级奖,其中一等奖4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7名。教师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教师专业更好的成长。
附获奖名单如下:
| 
 序号  | 
 姓名  | 
 论文或案例题目  | 
 颁奖单位  | 
 获奖时间  | 
 等级  | 
| 
 1  | 
 方正霞  | 
 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主动发展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一等奖  | 
| 
 2  | 
 严付桃  | 
 让课堂焕发“简约之美”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一等奖  | 
| 
 3  | 
 严荣祥  | 
 意料之中的“意外”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一等奖  | 
| 
 4  | 
 倪筛琴  | 
 “九票”引发的思考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一等奖  | 
| 
 5  | 
 陈卫  | 
 我想听你说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6  | 
 傅大舜  | 
 当学生的已知超过了教师的预设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7  | 
 谢道祥  | 
 让小小课堂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8  | 
 方自敏  | 
 一张迟到的笑脸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9  | 
 葛婕  | 
 寻找春天的脚步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0  | 
 黄志花  | 
 品德课堂生活化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1  | 
 史久峰  | 
 让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2  | 
 万大祥  | 
 尊重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的生活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3  | 
 侯慧玲  | 
 《古诗两首》教学中的“加减法”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4  | 
 杨叶  | 
 不做孤独的小鸡:00后集体归属感的教育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5  | 
 叶宣娣  | 
 插上翅膀 开启童话之门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6  | 
 何雨林  | 
 不定时的“定时炸弹”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二等奖  | 
| 
 17  | 
 王明江  | 
 “雨”转“晴”了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18  | 
 吴月才  | 
 简约有效应以生为本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19  | 
 俞立英  | 
 “图形”中的乐趣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0  | 
 戴华林  | 
 “长针、短针来赛跑!”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1  | 
 陈在凤  | 
 眼神里的奥秘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2  | 
 严付桃  | 
 “辞职”的风波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3  | 
 李天成  | 
 感觉不到累的跑步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4  | 
 王正梅  | 
 “我需”故“我学”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5  | 
 李雷  | 
 “插嘴”,想说爱你也容易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6  | 
 余龙福  | 
 谁为“没妈的孩子”撑把伞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7  | 
 侯慧玲  | 
 教育孩子,我和你在一起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8  | 
 叶彩霞  | 
 “情境”的背后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29  | 
 魏修霞  | 
 被浸湿的家长意见反馈单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30  | 
 王根妹  | 
 他终于变了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31  | 
 魏小青  | 
 充满诗韵的课堂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32  | 
 陈文娣  | 
 化难为易学“语法”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 
 33  | 
 陈卫  | 
 敲开“自闭”之门  | 
 市教育学会  | 
 2012.6  | 
 三等奖  |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