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德育天地>>德育论坛>>

江宁区201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

发表日期:2011/3/18 9:33:1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99位读者读过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南京市江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江宁教普[2011]9号

江宁关工委[2011]3号

                                                      

江宁区201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意见

各中小学、街道系统(单位)关工委:

2011年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线,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江宁区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和《江宁区关工委2011年工作要点》,遵循“重基础、抓重点、促提升、显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不断创新,做细、做实、做精、做优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文明人,为实现“两个率先”、创建“文明城镇”、构建和谐江宁作出新贡献。

一、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1.各中小学和街道关工委要组建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和研讨。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2004年中央8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2.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学文件与专题辅导相结合;二是座谈讨论与观看影视录像片相结合;三是查找存在的问题与汲取先进地区和单位的经验相结合,切实使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3.及时总结、表彰、宣传青少年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推广各中小学校和街道关工委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好做法和新经验,努力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

(二)认真开展四大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

紧紧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这个中心,认真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认真组织中小学生阅读《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并交流学习心得。请当地领导和“五老”人员宣传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及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介绍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通过报告会、故事会、图片展览、征文竞赛、歌咏表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争做“四有”新人。

2.“迎接青奥盛会”系列活动

积极营造“迎接青奥从文明做起,参与青奥从身边做起,奉献青奥从现在做起”的浓郁氛围,组织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我是青奥小画家、小作家、小记者、小摄影家、小运动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各中小学要主动与街道关工委联系,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迎青奥、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举办青奥知识竞赛和青奥夏令营,使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落实。

3.“传承文明礼仪”系列活动

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100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等,请“五老”人员宣讲家乡志士为民族振兴英勇奋斗的可歌事迹,增强青少年爱国之情和报国之行;结合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植民族精神月”,学校老师和“五老”人员要深入学生中间,介绍家乡创业能手的成长过程和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导青少年讲文明、树新风,争做合格市民。

继续开展宣传“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感人事迹系列活动。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并结合当地英雄模范人物事迹,掀起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中华崛起而奋发学习的热潮。

4.“创建和谐社区(校园)”系列活动

大力开展全民读好书活动。抓住南京市中小学生第五个“读书节”契机,组织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特别是班家共读和亲子阅读;努力创建书香社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利用“忘年交”、“老少共建”、“结对帮扶”、“孝心进校园”等载体丰富育德内涵;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强化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培植青少年教育基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援助机制,积极配合街道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开通江宁区中小学网上家长学校;指导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保护环境。

(三)            构筑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平台

坚持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优化“家校联动”“班家互动”的途径与方法;完善社区(村)与学校联席会议制度,重点是建立和完善街道所属片区联席会议;指导和支持学校与部队、社区、司法、公安、养老助残等部门及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共建关系;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亲农”实践,在活动中了解农民、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丰富情感,立志成才,建设家乡。

二、         以特殊学生的帮扶为抓手,切实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关注“两类儿童”。对“留守儿童”要进一步调查摸底,建好台帐;落实专人,跟踪管理;研究教育方法,总结交流经验,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心理隐患,促进健康成长。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按本地居民子女的标准安排就学,并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方面提供更多的关爱。

2.关怀“两类家庭”子女。积极开展“扶贫助学”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学杂费、簿本费的基础上,对低保户、纯农户收入家庭子女实行“三免一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对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家庭的子女给予更多关爱,关注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帮扶,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家庭学生出现问题。

三、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1.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宣讲团和“五老”人员的作用;定期开展远离“黄、赌、毒、淫”的警示教育;在学生中广树正面典型,努力弘扬正气,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2.积极开展“设岗育人”、“制度育人”、“自主育人”、“文化育人”、“读书育人”、“科艺育人”等育德实践,增强中小学生自身素质;对特殊学生群体和弱势学生群体,落实“五个一”的帮扶措施;对行为不良或严重行为不良的学生明确帮扶责任人,建立帮扶档案,改进帮扶方法,提高帮扶实效。

3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拓展家教途径,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含社区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委员会、江宁教育城域网、“家校一点通”、“网上家长学校”等平台的教育功能;强化家长的育人责任、育人素养和育人技能,使学校、家庭、社区的育人作用得到整合和提升,使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4.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所有中小学校实行保安进校园;组织动员更多的“五老”参与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及学生上、放学所乘车辆的义务监督工作;加强对“两特”、“两失”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并尽最大努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继续以“六项”调研活动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街道关工委应与各中小学积极配合,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紧扣热点、难点、关键问题认真做好调研工作,以更好地指导面上工作。

1.对全区家长学校办学情况、家教教材使用效果、网上家长学校的实际效果开展调研。

2.对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建与工作实效,社区(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运作情况与实效进行深度调研,并通过举办现场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以规范。

3.对“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现状与接受教育的情况作深度调研。

4.对社区(村)、学校组织开展重大历史节日的活动情况开展调研。

5.对“问题学生”、“问题家庭”子女的现状及帮扶情况,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的情况开展调研。

6.对各中小学开展班集体建设以及德育工作“一校一特色”,“一月一主题”“一班一品牌”情况,组织开展“读书节”活动情况开展调研。

各中小学接此工作意见后要主动与各街道及有关单位关工委联系,结合各自的实际,共同制定好2011年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并分头上报区教育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抄送教育系统关工委。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南京市江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